這種為做而做的東西, 也不是第一天發生,
林海峰形容為”超低能, 勁搞笑”, 其實更重要的是下一句, “經一事,反一智”
直至這裡, 你都是這個情況的”受害者”.
當受害者的好處,就是不用承擔責任還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可是, 如果你被這個決定的後果影響了. 如果是你倒楣,那麼就是你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意味著你最好採取行動改善情況.
如果你期望做這個決定的人調整他們的需求以解決你的問題,那我祝你好運”
清醒的企業, Fred Kofman, p73
坐埋一檯
這種為做而做的東西, 也不是第一天發生,
林海峰形容為”超低能, 勁搞笑”, 其實更重要的是下一句, “經一事,反一智”
直至這裡, 你都是這個情況的”受害者”.
當受害者的好處,就是不用承擔責任還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可是, 如果你被這個決定的後果影響了. 如果是你倒楣,那麼就是你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意味著你最好採取行動改善情況.
如果你期望做這個決定的人調整他們的需求以解決你的問題,那我祝你好運”
清醒的企業, Fred Kofman, p73
Posted in fifth discipline, Life, politic.
– March 1, 2009
Stay in touch with the conversation, subscribe to the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當受害者的好處,就是不用承擔責任還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人們的行為背後往往都潛藏著一些連自己都不自覺的「hidden agenda」。人們喜歡victimize自己,背後多數都有如Anthony 所提到的hidden agenda。不妨觀察一下你周圍的人平日的談話內容,你會發現大部份是關於自己如何『受害』。例如老板如何的無能,自己如何的無助、如何的無可耐何。講的輕奮,聽的也開心,大家彷彿處身於一個『受害人俱樂部』中。
在現代社會中,偶而加入這些『受害人俱樂部』中減減壓亦無可厚非。但最重要的是自己亦能自覺地想想,自己應(能)負上些甚麼責任,做些事情去改變現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